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永不放棄,直到目標

        這部落格的出現,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原因是,牛樟哥過了40好幾,突然跑去研究所進修,奢望著到碩士學位,但是讀數位創新管理研究所的牛樟哥,寫論文又跟部落格有啥關係?又為什麼會選擇台茶的研究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標的呢?原來指導教授說:牛樟哥,作研究是要寫研究日誌的;牛樟哥回說:啥!台查明明是台製的,怎麼會變成日製的;教授無奈的回說:我叫你寫的是研究日誌,是寫在紙本上。但是讀數位創新研究所的我,若是把研究是製寫在紙本上,那就不叫牛........樟哥了,搞網路行銷多年的牛樟哥,若是把研究日誌以紙本的方式呈現出來,那更不符合牛樟哥一魚多吃、一箭雙鵰、追求最大經濟邊際效益的作風,於是,把研究日誌從紙本轉為數位的方法中,部落格是其中一項具有最大綜效的工具之一。
        而牛樟哥究竟為何要研究台茶?台茶有啥好研究的?台茶究竟發生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值不值得去解?若是值得應該如何解?若是不值的解,那對於現況該如何善後?這一切,都將在這部落格中同大家起分享,同時這部落格也會跟大家分享台灣各地的好茶。
茶葉商業化的栽培在台灣約有200年,長久以來一直是台灣重要的農產貿易項目之一,根據史料記載,茶、糖與樟腦三種物產在臺灣的產業發展歷史中,是最重要的三大宗輸出物對臺灣的經濟、社會與民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力,不但為台灣賺取了無數外匯,更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對社會的穩定貢獻至鉅(林滿紅,1976)。台灣茶產業歷經過清朝、日治、民國等時期的興盛與衰敗,茶葉的產製種類也由清朝時期發展烏龍茶,到日本時代發展包種茶及紅茶, 隨著經濟發展與飲用部分發酵茶的風潮快速竄起,也因此使得戰後台灣茶產業,長期以來以製造紅茶、綠茶供給外銷為主的產銷模式,在這近二十年的時間中轉成以製造包種茶、烏龍茶供應內銷為主的產銷模式。雖然台灣茶產業的茶種以及製茶技術均是由中國大陸流傳而來,但在農民與農政單位茶改場持續研究與改進下,台灣茶葉已走向小區域特色茶的發展(林盛群,2014),例如目前具知名度的有石碇一帶的文山包種茶、三峽的碧螺春、桃竹苗的東方美人茶、鹿谷一帶凍頂烏龍茶以及中南部一帶的高山茶
    而自從台灣加入WTO之後,台灣茶產業要面對的是低價進口茶產品的競爭,例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大力投入製造台式茶(Taiwan-type tea),已嚴重成為台灣的競爭對象,造成本土台製茶(Tea made in Taiwan)的重大產銷壓力。然而在面對此一挑戰,台灣茶產業的業者並非就此放棄,反而是更加積極的尋求創新與突破,例如在商業模式中進行創新,於一九八三年,在台中創立新式連鎖茶藝館「春水堂」,並首創冰茶飲法,其宣稱首創的珍珠奶茶更是歷久不衰,同時成功的將客群拓展到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人,由於店內消費不高,且其所提供的場地環境佳,因此多為學生族群喜歡到此聚會、聊天、或讀書,也因此在台灣掀起一股類似的茶飲料店開店風潮(葉純婷,2007);由單純賣茶產業,轉為賣茶文化的天仁集團,為了加強台茶的精緻化,並走向自產、自製及自銷的路線,1977 年「天仁茶園」在苗栗的頭份鎮開幕,這是台灣第一間開放式的茶工廠,並且與休息站結合,提供消費者一個方便的管道,「天仁茗茶」的知名度也隨著台灣經濟景氣的好轉而迅速上揚天仁集團藉由茶文化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黃中元,2001;張依文,2005),成功的創造出在兩岸「茶」產業的優勢地位。
    緣於台灣茶產業之產銷發展背景,其演變的過程由文獻上得知,不外乎受到市場需求政策鼓勵自然環境(林子豪,2009徐幸君2011)等因素所影響。筆者自己因為在就讀關西農校(現為關西高中)時,在學校學種茶與製茶,更由於當時居住的環境,認識茶農朋友,在這段時間筆者才知道茶樹的品種、茶園栽培管理的技術、與製茶技術都在不斷的改良與創新。時至今日20多年,重回校園,驀然回首,卻發現台灣茶產業所蘊含的這股創新的能量脈絡鮮有專論加以探討,殊為可惜,因為在創新儼然成為各領域、各產業創造競爭力、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法與來源之時,台灣茶產業亦應重視此一趨勢。創新來自於創舊(蕭瑞麟,2011),亦即是,於創新之時,要先對既有的脈絡進行了解,從而依據既有的脈絡來設計與擴散,如此,方能讓使用者因創新而獲得利益,企業機構、組織團體因創新得到成長。因此,我們如何在中國茶文化與台灣茶產業的產銷模式由其文化上、飲茶習慣上、栽培與生產上、商業模式上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中,探索出台灣茶產業在產銷模式中的創新脈絡,以為台灣茶產業業者之經營改進上、農政單位政策之擬定推動上的參考意見,乃為本研究之動機。
嘉義瑞里茶區